"Over 20 Years of Professional Medical Cable Manufacturer in china"

video_img

NEWS

测量血压袖带过紧会导致那些可能发生的情况

SHARE:

我们很多患者在使用血压袖带与血压计袖带测量血压的时候,我们普通人群,因为没有医生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使用技巧,在使用这款产品的时候,不免因为把袖带绑的过紧和过松导致血压的测量结果不准确,为了预防我们大家在以后的使用中遇到的一些常见的情况,以下为大家总结了几点,希望可以为大家疑难解答。

 

血压测量常见的几种情况:

 

1、收缩压偏高

 

2、无影响

 

3、舒张压偏低

 

4、舒张压偏高

 

5、收缩压偏低

UNM1-hpinryc2863338

血压袖带过紧或松对血压测量的问题分析:

 

1、测血压时袖带绑的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能容两个手指放进去,绑的太松或太紧都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缠袖带的松紧度应适宜,过紧使血管在未注气前已受压,使测得数值偏低,过松则使测得数值偏高。被测肢体位置过高,由于血液重力作用的影响,可使测得数值偏低,肢体过低,则测得数值偏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测量血压时,袖带过紧或者过松肯定会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的。一般来说,测量血压时缠袖带的松紧度应适宜,过紧使血管在未注气前已受压,使测得数值偏低,过松则使测得数值偏高。

 

4、测量血压时袖带太松或者太紧都是会对血压的正常值造成影响的,袖带太松测量值往往比实际值偏低,袖带过紧测量值往往比实际值偏高。

 

5、测试时气袖带不宜裹得太紧或太松,太紧时由于增加对动脉的压力而使测得的血压比实际血压值低,如太松时,抽气后袖带膨胀成圆形而使其与上臂的接触面减少,从而使测得的血压比实际血压高。

 

6、测量血压是通过血压计袖带压迫动脉,再缓慢放气使动脉恢复正常波动,这是传出的动脉搏动通过听诊器传入耳中,从而记录正常血压值,袖带绑的太松,就不能起到很好的压迫效果,会使传入耳中的第一声搏动声音不清楚,从而造成测量血压误差。

 

7、测量血压时缠袖带的松紧度应适宜,过紧使血管在未注气前已受压,使测得数值偏低,过松则使测得数值偏高。

动态血压袖带Y001A1-A06

袖带使用注意事项与方法:

 

▶测血压前没有静坐 休息安静的环境可使患者感到舒适放心,所以,测血压前应静坐休息10分钟。此外,每次测血压时的基本体位应相同,以利于比较。

 

▶患者上臂与心脏没放在同一水平线上 一般测量上肢(开始左右臂都要测,以后可测右上臂),采取坐位,双脚平放地面,背靠椅背,上臂裸露,桌椅高矮要适宜,使上臂中点位于心脏水平。如果上臂位置过高,测得的血压值就会偏低;如果上臂的位置过低,测得的血压值就会偏高。

 

▶血压计放的位置不合适 血压计水银柱的上端应处于测量者眼睛的水平,以便看得准确,最好不要让被测者看到水银柱的波动情况。

 

▶放气的速度不恰当 一般来说,放气的速度以每秒水银柱下降2~3毫米为适宜。放气太快容易使测试者反应不及,发生误差;放气太慢则使前臂淤血,造成舒张压读数增高。

 

▶听诊器头放的位置不正确 袖带的气囊应能包住上臂的80%,不要把袖子卷紧勒在袖带的上方。同时,每次测量前应将袖带中的气体放尽,否则血压值会越测越高。袖带下缘应在前肘窝,听诊器头不要塞在袖带下。

 

▶每日测血压不固定时间 最好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测血压,除固定时间外,也可以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随时测量。

 

▶测一次所得的结论,可能不准确 测量血压应反复数次,取其稳定值为实际血压。测第一次时,数值经常偏高,而第二第三次一般较稳定。应在放气后休息30秒以上,再测一遍。两次读数的平均值即为测得的血压值。

 

▶下列因素可使血压值增高:受检者上臂轻度瘫痪或疼痛、焦虑、吸烟过量、饮咖啡、饮酒、憋尿等。设备方面的因素有:气球的气门漏气、血压计的通道阻塞等

 

▶测血压时水银柱打得太低 比如只打到170~180毫米水银柱,这时虽然听诊器内可能无声了,但有可能是心律不齐患者两次心跳之间出现较长的间歇。


Post time: Oct-30-2024

NOTE:

*Disclaimer: All the registered trademarks, product names, models, etc. shown in the above contents are owned by the original holder or theoriginal manufacturer. This is only used to explain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MED-LINKET products, and nothing else! Allthe above information is forreference only, and should not be used as a working quide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or related unit. 0therwise, any conseguences wil be irelevant tothe company.